在現在的中國,人工智能驅動新的產業革命,將是一種必然趨勢,尤其是以深度學習為技術基礎的AI公司“井噴”,在講故事、圈投資的風口中,泡沫已然生成。從現實角度講,AI必須解決工業、農業、社會治理、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眾所周知,美國人工智能發展,得益于強大的底層基礎設施、半導體、芯片研發,以及擁有良好的軟件生態,比如GPU體系、英特爾可編程芯片、Python算法等。
過去第三產業靠互聯網發展起來了,而現在人工智能是比互聯網更大的技術紅利,它也要真正深入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去定義和解決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比如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如何融合?產業AI如何落地并生成效益?阿里云ET城市大腦團隊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交通信號燈與攝像頭記錄的擁堵信息并不交互,ET在杭州第一次把攝像頭內容分析出來,并告知紅綠燈如何調配。結果是,試點區域車輛通行時間縮短15.3%,救護車一路綠燈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這在全球尚無先例。
雖然目前的智能機器人市場正在逐步完善中,但這并不能說明這種細分領域方向上的努力沒有意義的,對于在人工智能帶動下的機器人領域的未來,還是應該非常有信心的。就算強人工智能的實現仍然需要時間,但弱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有著不錯的未來。比如工廠中的重復性勞動就很有可能全部交給機器人完成,體育賽事等簡單的快訊新聞也有可能完全由機器人發出,餐館里端茶送水的有可能大部分變成機器人,甚至手術中的一些精細操作也可能由機器人完成。總之,不需要大量思考,只要以某種相對固定的模式運作的工作在將來都有可能交給機器人完成。
在即將到來的智能化年代,隨著人工智能快速地回歸現實,AI將給機器人或相關產業將帶來巨大的機遇。